この広告は前回の更新から一定期間経過した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更新すると自動で解除されます。
前の6件 | -
通知
大家好!
因博文照片已經飽和必需重新登錄。
所以原來的~旧《泥菩萨小爱》(简体字)改为新《泥菩薩小愛》(繁體字)
這個是新博客的網址:http://nipusa2.blog.so-net.ne.jp/
因博文照片已經飽和必需重新登錄。
所以原來的~旧《泥菩萨小爱》(简体字)改为新《泥菩薩小愛》(繁體字)
這個是新博客的網址:http://nipusa2.blog.so-net.ne.jp/

成捆成捆地賣字畫 [杂感]
成捆成捆地賣書字畫
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成捆成捆地賣書字畫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日本在戰後50年中經濟文化全面復興,全民業餘時間學書畫,學陶藝,學各種藝術。
一億人口中書道人口達一千萬,陶藝人口一千萬,其它才藝人口一千萬~
由此畫廊如雨後春筍~,
一個銀座就有幾百家畫廊,無論多麼蹩腳的地方都開~
原因就在於人們的夢想是能夠在東京的銀座舉辦展覽,在藝術簡歷中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
藝術作品買賣市場也空前地"繁榮"~
不管是什麼名家的(知名就行),不管是什麼藝術家的(號稱的也不管),買到手中的都認為是有價值的,是保值的~
我趕上一個小尾巴稍,自己的個展作品幾乎一件不剩!本來做好一生寂寞藝術生涯的我“受寵若驚”!~
可想而知,大家的手中有多少所謂的“收藏”?
以後不景氣了,(我剛到日本就開始不景氣了)二十多年了,真是一蹶不振每況愈下~
就連最有名的一流畫家的作品,在當時一個億還“供不應求”,現在一千萬也賣不出去了~
多少世界名畫都成了倒產者付出的抵押品(壓在了銀行法院等有關部門的抵押品倉庫里)~
現在大家都在“拋”~
砸在畫商手中的作品,砸在個人手中的作品,一股腦地湧上“網賣”~
這不就成了成捆成捆地~(四大捆起價1000日元)現在的對換比價1000日元大約是65元人民幣~
光是拆象牙軸頭,紫檀木軸頭,陶瓷軸頭就~

僅舉兩例
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成捆成捆地賣書字畫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日本在戰後50年中經濟文化全面復興,全民業餘時間學書畫,學陶藝,學各種藝術。
一億人口中書道人口達一千萬,陶藝人口一千萬,其它才藝人口一千萬~
由此畫廊如雨後春筍~,
一個銀座就有幾百家畫廊,無論多麼蹩腳的地方都開~
原因就在於人們的夢想是能夠在東京的銀座舉辦展覽,在藝術簡歷中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
藝術作品買賣市場也空前地"繁榮"~
不管是什麼名家的(知名就行),不管是什麼藝術家的(號稱的也不管),買到手中的都認為是有價值的,是保值的~
我趕上一個小尾巴稍,自己的個展作品幾乎一件不剩!本來做好一生寂寞藝術生涯的我“受寵若驚”!~
可想而知,大家的手中有多少所謂的“收藏”?
以後不景氣了,(我剛到日本就開始不景氣了)二十多年了,真是一蹶不振每況愈下~
就連最有名的一流畫家的作品,在當時一個億還“供不應求”,現在一千萬也賣不出去了~
多少世界名畫都成了倒產者付出的抵押品(壓在了銀行法院等有關部門的抵押品倉庫里)~
現在大家都在“拋”~
砸在畫商手中的作品,砸在個人手中的作品,一股腦地湧上“網賣”~
這不就成了成捆成捆地~(四大捆起價1000日元)現在的對換比價1000日元大約是65元人民幣~
光是拆象牙軸頭,紫檀木軸頭,陶瓷軸頭就~


僅舉兩例
撿來的奢侈~愜意的清涼 [杂感]
撿來的奢侈~愜意的清涼
又從垃圾箱裡揀回來了茶道具,
我有一個原則:只揀可以做花器的東西或書籍~
看來我們這個小區也有幾位喜歡茶道,
不過好像不是現在而是過去?
不多說了~
前兩個月揀回來了一個沒蓋的鐵瓶,(曾上過博文)
前兩天又揀回來一個古銅野風爐,一個沒蓋的破損蟹荷茶壺和一個青瓷香爐
我把它們清洗乾淨,植入清涼植物,感覺很“爽”!









奢侈物語

又從垃圾箱裡揀回來了茶道具,
我有一個原則:只揀可以做花器的東西或書籍~
看來我們這個小區也有幾位喜歡茶道,
不過好像不是現在而是過去?
不多說了~
前兩個月揀回來了一個沒蓋的鐵瓶,(曾上過博文)
前兩天又揀回來一個古銅野風爐,一個沒蓋的破損蟹荷茶壺和一個青瓷香爐
我把它們清洗乾淨,植入清涼植物,感覺很“爽”!









奢侈物語

日本茶室的風知草 [杂感]


書中這樣描繪:在煎茶室的玄關內,迎面看到大型朱漆屏風前的唐渡古風花台上擺放的“風知草”~
前幾天買了一本煎茶道入門的書,一翻開就看到頁面上捲簾窗前的一盆“風知草”。
這個“先入為主”的直觀感覺很有意思~
說明中介紹說:日本藝術家文人茶藝師都喜歡在茶室的玄關處摆一盆“風知草”~
忘了哪本書中介紹了青木木米也喜歡在茶室玄關摆“風知草”~
還真是在許多日本庭院和茶室庭院中看到“風知草”~
介紹中說“風知草”在夏天稍有微風就會搖曳的很幽雅風流,在秋冬顏色又變得金黃般的火熱~
使我了解到“風知草”的風情萬種~
我們的茶室愛摆“菖蒲”,不知怎麼到了東瀛就變成了“風知草”了?
這兩天買了三盆不同的風知草按照書中圖片的風格擺飾了一番,很是享樂!
特別令我高興的是,我在百度查找風知草在我國的狀態時,
看到了一位這兩年剛剛認識的才藝了得的琴師好朋友李樂園彈琴的圖片,
彈的的曲目好像是和漢詩中的草有關,不知是“離離原上草”還是“疾風知勁草”~
我立即和她聯繫並得到了她的允許在“風知草”博文里上這張照片,在此先向她表示深深地謝意啦!



三種風知草



到了秋冬“風知草”的秋色也很美!
真是“風情萬種”的風知草啊!

煎茶席中的風知草和菖蒲


因為是六月,選擇了昭阿彌的龍六子紋的一套煎茶具

福月古銅茶托


家中古稻黑米三斗田 [杂感]
在植物商店看到有古稻黑米的秧苗在賣,覺得好玩,想起15歲(69年~70年)在江西幹校種水稻插秧的情景~
買回來幾把古稻黑米秧苗“種”在了米斗里,更是覺得“恰到好處”
本來買這一套四個的米斗來代替炭斗放四種大小不同的炭的,後來覺得植入花草也很好~

葉子有紫黑色

放在米斗里是不是恰到好處!?哈哈!

另外三種清涼



買回來幾把古稻黑米秧苗“種”在了米斗里,更是覺得“恰到好處”
本來買這一套四個的米斗來代替炭斗放四種大小不同的炭的,後來覺得植入花草也很好~

葉子有紫黑色

放在米斗里是不是恰到好處!?哈哈!

另外三種清涼



前の6件 | -